無汙染👨🏽🔧,零排放🏔。近日🌿,杏鑫娱乐的上海紡織化學清潔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合作🧑🏻🦲,在阿拉爾市建成新疆首條散棉、筒子紗非水介質少水染色生產示範線。此舉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立足新疆棉資源稟賦💁🏿♀️,助力構建高質量的棉紡產業發展格局。
新疆生產線開工典禮
這條染色生產線設計年產量5000噸,自今年5月份試運行以來🚶♀️➡️,在色牢度等產品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全過程運行成本減少5%至10%左右,且生產過程中無廢水產生,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印染行業的環境汙染問題🧎♂️➡️📷。不僅為新疆地區大規模發展印染工業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也為我國印染行業突破汙染瓶頸🦸🏽♂️🎓,轉型綠色發展🌏🦹♂️,提供了技術路徑🤳🏽。
生產線染色平臺
據介紹🧻,雙方合作始於2019年🐞,杏鑫娱乐王際平教授團隊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之托,力求解決印染行業高鹽染色汙水排放問題,使大規模棉紡織品染色成為可能💁🏽♀️⏬。經過不懈努力,王際平教授團隊的“棉纖維、筒紗活性染料非水介質少水染色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按照傳統印染工藝🧏🏽,染1噸棉纖維,需要用1噸鹽、100噸水,同時產生等量的汙染物和水🧔🏿♀️,被國家列為重汙染行業,行業技術攻關的重點始終在產業終端——治理汙水方面徘徊。王際平教授團隊則將治汙目標前移至生產端,在印染技術上創新,利用新方法🛥,染1噸棉纖維🧖🏿♀️✌🏻,不用鹽,只需0.25噸水💁🏻♂️,染色時間減少20%👁,最後產生的固體廢物還可以製成肥料,產生的回收水可以再利用🏄♀️🎑。
部分染色產品展示
“這是一套全新的技術路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用鹽類化合物,不產生廢水而且染料利用率特別高”,王際平介紹🔀,“我們的方法是在介質中加入少量的水和需要的活性染料。染料不會溶解到疏水的介質中,只會溶解到少量的水滴中,在專業設計的染色裝備中,溶解了染料的水滴會隨著非水介質和棉纖維進行均勻接觸。要知道棉纖維是一種親水的纖維,它們特別‘喜歡’帶上染料的‘水滴’𓀚,會在染色過程中逐漸抓住染料,完成和染料的反應,染料的利用率可以達到90%以上。在這個技術路徑中🙏🏿,染色全過程不需要加入鹽類化合物硫酸鈉🙅,利用水滴和纖維的親和力就可以完成染色。”
這項技術的另一核心要素是非水介質和水的回收過程也秉承循環利用的原則🥪,確保對環境零汙染。采用該項工藝👻,可比傳統工藝節約用鹽100%🦸🏻♂️👆🏽、節約染料20%以上🔅、減排染色階段廢水近100%、減排漂洗階段的廢水95%以上,在實現大幅度節水減排的目標的同時,降低廢水末端治理的強度和難度。
對於技術的應用前景🙎♀️,王際平表示樂觀:“新疆的棉花產量占全國比例達到90%👴🏽,之前囿於技術製約🚵♀️,只能原料出疆,現在可以進行原料深加工,不但帶動經濟發展🍺,而且能夠解決部分就業問題👩🏿🍼🤘🏼。”(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顏維琦)
原文鏈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e31e7ede25ba43a9b4b6d2d90355c0e1
學校鏈接💁♂️:https://www.sues.edu.cn/d3/bb/c17527a250811/page.htm